溶剂挥发方式
溶剂型涂料因不同的涂料配方,所用的溶剂种类及比例不同,、过程中挥发速度也不同。溶剂挥发速度太快,涂料流平性不好,成膜后表面出现条痕、砂眼等影响表面平滑度的质量问题。并在溶剂挥发过程因吸收外界热量诱发潮气凝结,使后的涂层出现龟裂或发白。溶剂挥发太慢,又会引起不足结膜固化不好,抗性不良等问题。
紫外固化方式
紫外固化即利用UV(UitraViolet即紫外线)照射能量使游离基聚合型丙烯酸酯类涂料固化成膜的工艺。这类涂料其组分中的光引发剂吸收紫外线的光能量,经过激发状态产生游离基,引发导致聚合反应。
[PI]-------[PI]--------[游离基]
光引发剂激发态光引发剂
[游离基]+[单体]+[低聚物]-------[聚合物]
固化涂层
紫外线固化具有快速固化和低温固化的特点,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保持颜色一致,缩短时间,防止大气污染,减少火灾危险和改善作业环境。解决了溶剂型涂料因温度、湿度变化造成的连。
对紫外固化技术的运用在我国、业发展很快,多用在和印后精加工。1994年纸加工用紫外线固化涂料比1993年增加100%,年消耗量已达50吨。以后逐年增加。除北京大学开发的紫外线激发荧光粉做为主要原料大陆自行生产外,每年还需自香港,台湾、日本等地购进才能满足需求。
紫外固化的照射光源一般采用高压水银灯或金属卤化物灯。输出功率须控制在80-120W/cm,才能保证UV涂料的固化速度<0.5s。同时还存在的固化的深度、程度、后固化的迟滞时间问题。
电子束(EB)加热方式
电子束处理方式是近年国外发达国家将原应用的穿孔、刻槽、切割等机械加工方面的电子束加工工艺,运用到多色高效工艺生产中的一种新型能源转换加工手段。电子束(EB)即通过电器件产生聚合、密集的、具有一定方向的电子流。利用高功率密度的电子束加工方法,使从热阴极发射的电子受控制电极及加速阳极的静电场控制被聚成向同一方向运动的、密集的、载面很小的电子束。当电子束到工件时,动能变为热能,产生极高的温度,可使任何瞬时熔化或气化。被科学界认为是近期具有最佳处理一致性的技术。可使、涂料最大程度地交联和聚合,而无后固化和溶剂残留。同时热能的用率最高。
大多数高速生产流水线作业要求、剂和涂料在机组达到。单独运用电子束(EB)做为处理手段,在价格和空间利用上不经济。